2014年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201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2014年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201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总体情况

  (一)2014年总体灾情。

  2014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907起,共造成349人死亡、51人失踪、2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大型地质灾害有135起,造成85人死亡、8人失踪、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中型地质灾害有790起,造成68人死亡、6人失踪、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9亿元;造成140人死亡、16人失踪、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特大型地质灾害有61起,造成56人死亡、21人失踪、4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小型地质灾害有9921起。

  (二)分布情况。

  按区域:2014年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6个地区29个省(区、市)(表2-表7)。其中,中南地区6035起,死亡66人、失踪6人、受伤51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西南地区3617起,死亡194人、失踪42人、受伤148人,直接经济损失43.5亿元;华北地区57起,死亡14人、失踪3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19.6万元;西北地区303起,死亡51人、受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9330.8万;东北地区27起,直接经济损失约74.7万元;华东地区868起,死亡24人、受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9680.2万元元。

 二、突出事件及处置情况

  (一)“6•30”云南福贡大型滑坡灾害

  2014年6月30日9时20分许,云南省福贡县上帕镇腊吐底村俄玛底木本尼发生大型滑坡地质灾害。截止2014年7月8日,滑坡体掩埋了其下部的政芳水泥免烧砖制砖厂,此次灾害共造成9人死亡、6人失踪、3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有关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省政府工作组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对福贡“6•30”滑坡特征、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貌、我部立即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提交了《云南省福贡县上帕镇腊吐底村俄玛底木本尼“6•30”大型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随后提高到三级,派专家组赴灾害点及周边区域指导排查,防止类似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岩土体结构进行了现场调查,我部专家组参与了灾情分析与讨论。报告对灾害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1.地形陡峻,坡度为30~40°,河道在此转弯,滑坡处于凹岸影响带,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产生滑坡。

 2.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受断裂影响,基岩节理发育,岩石破碎滑坡,附近有一条近南北向断裂通过。

 3.腊吐底河左岸多为基岩出露,但在滑坡形成的河段为残坡积、崩积堆积体,一般厚度6~12米,局部大于15米,为混合土,土体易饱水,岩土接触面和层内黏土带易形成滑坡的软弱结构面,滑坡发生在该土层内。

 4.滑坡发生部位的前缘腊吐底河在今年5月10日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泥石流对两侧岸坡侧蚀和冲蚀明显,由于监测人员及时预警,滑坡区河段原有挡墙、道路被泥石流全部冲毁,造成斜坡前缘减载,是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5.近期降雨减少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地下渗流加强,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引发滑坡。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资料显示,前期连续降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体呈过饱和状态、抗剪强度降低。灾害发生区域在今年5月前后有多次连续降雨及强降雨,6月15日后降雨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该滑坡为自然因素引发的复合式土质滑坡。

  (二)“7•9”云南福贡大型泥石流灾害

  2014年7月9日凌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河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7人失踪、1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与当地国土资源系统召开座谈会,研讨“7•9”沙瓦河泥石流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以及怒江流域下一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立即启动了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派出部应急中心专家组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工作。部专家组到达灾害现场后,与省专家组共同开展沙瓦河泥石流应急调查工作。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分析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河“7•9”大型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成因如下:

  1.地形条件:该泥石流沟位于怒江左岸,纵坡降大,平均约332‰。两岸山体坡度30~40°,沟道狭窄、陡峻。为怒江一级支流。流域最大高程3712米,沟口高程1053米,相对高差2659米,流域及沟谷形态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2.物源条件:物源区河段岩性为片麻岩、变粒岩、花岗质混合岩,风化强烈,残坡积物一般厚2~5米。沟道中上游有两条近南北向断裂通过,受断裂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山体表面完整性差,因此该沟能够参与泥石流启动的松散物比例高,物源丰富,利于泥石流的发育。

  3.水动力条件:沙瓦河流域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和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7月9日凌晨2~3时,沙瓦河发生强降雨,1小时降雨量达28毫米。据调查访问,当晚中上游区降雨量达到暴雨级。降雨量大,年均降雨量1443.3毫米,且多集中在春夏季节。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资料显示,灾害发生区域在今年5~6月有多次连续降雨及强降雨,强降雨为该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动力条件。

  4.植被加剧作用:流域内植被发育,但多树少草。流水和泥石流发生时,流通不畅,易造成局部淤积、堵塞,以致溃决,加剧了泥石流的破坏力。河沟两侧山坡陡峻,山坡树木根系较浅,易被流水冲蚀冲倒,沟内残存大量树干树枝杂物及冲坡积物。

  综上所述,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河“7•9”大型泥石流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控制下,由局地强降雨引发的大型地质灾害。

  (三)“7•16”湖南安化大型滑坡灾害

  2014年7月16日9时许,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潺溪口村发生滑坡灾害,滑坡位于柘溪水库库区,滑坡激起30米高涌浪冲向对岸村庄,造成10人死亡、2人失踪、5人受伤。

  接到报告后,我部立即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指派部华南区片专家会同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和指导抢险救灾等工作。指导灾害周边区域应急调查、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类似地质灾害的防范。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对滑坡特征、形成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和湖南省当前地质灾害严峻形势,我部将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提高到三级,加派部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赴协助应急处置,提交了《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潺溪口村唐家溪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我部专家组参与了灾情分析与讨论。报告对滑坡特征、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1.按物质组成划分,属于岩质滑坡。平均厚度7米,体积约12.3万立方米,主滑方向为290°,平均坡度33°。滑坡体斜长240米,宽度110米,滑坡体下滑堆积于坡体前缘及柘溪水库中,造成85米宽水道全部堵塞。

  2.地貌因素:陡峭的地形和顺向层理是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该地区属于侵蚀构造低山地貌,出露基岩为南华系南沱组冰碛砾岩,岩层产状为280°∠40°,斜坡结构类型为顺向斜坡。

  3.地质因素:基岩表层风化强烈,发育2组交切节理,岩体破碎,局部块裂松散,结构受到破坏,降低了岩层面抗滑力。

  4.物理因素:滑坡体坡脚长期遭受柘溪水库的浸泡、侵蚀,导致底部基岩软化,抗剪强度显著降低,降低了坡体抗滑稳定性。

  5.人为因素:在滑坡体前缘中部,村民切坡修路造成临空面。由于斜坡体为顺层斜坡,在坡体自重长期作用下,后缘坡体逐渐向临空面挤压,破坏了斜坡本身的稳定性。

  6.引发因素:根据省气象台降雨统计资料,自7月12日0时至17日8时,连日强降雨为此次滑坡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连日强降雨入渗,使坡体滑动面(带)中饱含地下水,大大降低了滑面抗滑力。安化县250毫米以上站点25处,最大降雨站点为马路镇六步溪站,累计降雨量达481.9毫米。

  (四)“7•21”云南芒市大型泥石流灾害

  2014年7月21日6时许,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海镇户那村民小组发生大型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4人死亡、6人失踪、7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加派部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同志带队的专家组赶赴现场协助应急处置,指导灾害周边区域应急调查、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类似地质灾害的防范。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队泥石流灾害特征、形成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我部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西南片区专家赶赴现场会同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我部随即将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我部专家组参与了灾情分析与讨论,认为户那泥石流是强降雨引发的高流速淤埋式山洪-泥石流灾害,具体成因如下:

  1.物源丰富。物源流通区主要为寒武系公养河群石英砂岩,风化程度高,多呈含碎石砂土状,残坡积松散层厚度1.5~3.0米,松散物质储量大,同时因降雨形成多处滑坡、塌岸及坡面泥流,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

  3.近期连续降雨和短时雨强激发作用大。其中7月20日20时至21时,1小时降雨强度达102.4毫米。近期连续强降雨,10日以来累计降雨量369.4毫米,强降雨导致沟内松散土体呈过饱和状态,沟内形成大流量洪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动力条件。

  2.堰塞坝塘溃决作用。冲沟岸坡多处发生的滑坡、塌岸和坡面泥流堵塞沟道形成一系列的堰塞坝塘,沟内植被发育,大量粗大树干堆积夹杂大块石加剧堰塞作用,在持续的洪水冲击作用下,形成多米诺式连续溃决,酿成大型泥石流灾害。

  3.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发生。沟谷呈“V”型,岸坡陡峻,主沟相对高差及纵坡大,沟道狭窄,束流作用强。

  (五)“8•27” 贵州福泉大型滑坡灾害

  4.堰塞坝塘溃决作用。冲沟岸坡多处发生的滑坡、塌岸和坡面泥流堵塞沟道形成一系列的堰塞坝塘,沟内植被发育,大量粗大树干堆积夹杂大块石加剧堰塞作用,在持续的洪水冲击作用下,形成多米诺式连续溃决,酿成大型泥石流灾害。

  2014年8月27日20时30分,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辖区内发生一起山体滑坡,滑体长160米,宽140米,体积约141万立方米,平面投影呈“簸箕形”,共造成23人遇难、22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根据灾情及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我部随即将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加派部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同志带队的专家组赶赴现场协助应急处置,指导灾害周边区域应急调查、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类似地质灾害的防范。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对泥石流灾害特征、形成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我部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西南区片专家赶赴现场会同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工作。我部专家组参与了灾情分析与讨论,对滑坡的成因分析如下:

  1.滑体物质。磷块岩、硅质岩组成。斜坡岩体破碎,层面顺坡向,节理裂隙发育,滑坡体物质主要由第四系(Q)残坡积成因粘土、亚粘土、碎石及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Z1ds)的中风化白云岩、可见明显溶蚀现象,利于滑动破坏。

  2.地形地貌。滑坡前后缘高差超过150米,前缘既有采坑构成陡立临空面,影响重力作用下的坡体累进变形。

  3.长期降雨。2014年7月以来,累积降雨量达369毫米。雨水入渗作用削弱坡体强度,加剧坡体失稳。

  4.水文条件。前缘雨水汇集形成深水塘,在滑体下滑坐落冲击下形成高压水气流,使破坏力和危害范围激增。

  综上所述,本次滑坡呈现了地形地质降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滑坡→高压水气喷射→泥石流的链式危害特点。

  (六)“9•1”重庆云阳大型滑坡灾害

  2014年9月1日6时许,部分滑塌体越过公路,滚落至公路下方永发煤矿主井口及工业广场,共造成11人死亡。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团滩村发生滑坡灾害,滑坡体堵塞公路长约140米,

  灾害发生后,我部启动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部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协助抢险救灾及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专家组对都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9•1”大型滑坡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当地政府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重庆市土房局派出专家组开展应急调查,参与抢险救灾。形成初步调查报告。报告对滑坡特征、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1.引发因素:据云阳县雨情通报,1日6时至16时,最大雨强达30~40毫米/小时,属特大暴雨,该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大。8月30日21时至9月1日16时,江口镇地区累计降雨量达282毫米;9月1日01~23时,江口镇累计降雨量达302毫米,由于长时间暴雨,坡体上松散岩土体受到坡面水流的冲刷和浸泡,失稳滑动,部分滑塌体和山洪一起混合形成碎屑流。

  2.地质因素:主要地层为侏罗系珍珠冲组砂岩夹泥岩,地层产状为178~182°∠39~40°,主滑方向基本与地层倾角相同,属顺层滑动。滑塌区位于马槽坝背斜中段南翼,地形陡峻。

  3.按物质组成划分,属于岩质滑坡。滑塌体以砂岩为主,砂岩块石最大的直径约2米,粉质粘土其次,为坡体表层的崩坡积物。滑坡体长约80米,宽100米,平均厚度约2~4米,总方量约2万立方米。

  4.地貌因素:滑坡区地形陡峭,坡度约40°,基本与地层倾角相同,坡面土壤极薄,植被以灌木杂草为主,滑坡区中部发育一季节性冲沟。

  综上,该地质灾害为强降雨引发的滑坡灾害。

  三、2015年趋势预测

  我国山区较多,地形复杂,构造发育,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泛。秋冬季,主要注意防范山区人类工程活动和西南地区降雨融雪引发的地质灾害。春季,西南和西北地区是防范重点;汛期,地质灾害将大量发生,南方大部地区,尤其是西南、中南和东南沿海以及西北部分地区仍然是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重点地区;2015年,各地都要加强防范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公路、矿山开采、削坡建房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预测2015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可能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近几年,台风、强降雨等异常天气频繁出现,地震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四、对策建议

  2015年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特别关注三峡库区及汶川、鲁甸、彝良、芦山等地震灾区。切实加强日常防灾工作,有效防范因异常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另外,还需注意防范沿海地区由于台风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各地、各部门要及早对2015年的地灾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落实地灾防治责任制,确保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汶川、鲁甸、彝良、芦山等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要充分依托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体系做好日常防范工作;二是加强汛期地灾防治措施的落实,做好巡查排查。三是强化重点地区防治工作:三峡库区要做好水位涨落期间的地灾防范;东南、华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区要着重防范台风、强降雨引发的突发性灾害;华北、西北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四是进一步加强预警预报工作。五是做好应急处置,通过完善应急响应流程、推广应急技术与设备,加强应急救处置力量,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一是以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地灾防治水平,推进落实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